2025年5月7日,传媒艺术学院“国学讲堂”系列活动在学院举行,围绕“艺术家的自律”主题,通过中西艺术经典案例与国学智慧的深度对话,为200余名学子呈现了一场关于艺术精神与人格修炼的思想盛宴。
图为 国学讲堂现场照片
讲座以艺术家梵高与当代油画匠人赵小勇的创作为线索,剖析艺术自律的深层内涵。主讲人任溪老师从梵高青年时期的自律历程切入,通过大量手稿、日记与影像资料,还原了这位艺术巨匠的成长轨迹。“27岁的梵高在决心成为画家后,每日临摹米勒作品数百幅,研习解剖学至深夜,甚至因过度投入被称作‘煤油灯下的苦行僧’。”主讲人任溪老师将这种近乎严苛的自我锤炼与儒家“克己复礼”的修身哲学相联系,指出“《论语》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治学态度,恰是艺术家打磨技艺与心性的写照。梵高在书信中写道‘画家必须像铁匠一样敲打自己’,这种精神跨越时空,与东方智慧共鸣。”
图为 国学讲堂现场照片
在解读深圳大芬油画村艺术家赵小勇二十年临摹梵高作品的事迹时,主讲人任溪老师以纪录片片段展示了其从《向日葵》到《星空》的数万次笔触重复。“许多人将临摹视为机械复制,但赵小勇用二十年光阴证明:真正的自律是‘以重复抵达极致’的修行。”主讲人引用《礼记·大学》“知止而后有定”的哲理,强调“浮躁时代中,艺术家需在专注中沉淀心性,正如王阳明所言‘事上磨炼’,艺术的高度终将属于那些在岁月中坚守的行者。”
图为 国学讲堂现场照片
活动现场,张坤老师、杨瑞琪老师从不同视角补充了主题的现实意义。分别以庄子“真者,精诚之至也”诠释赵小勇对商业浪潮的清醒回应:“当流水线生产冲击艺术价值时,他的坚守让匠人精神成为抵御异化的盾牌。”结合数字艺术生态提出思考:“梵高生前不被理解却坚持探索的纯粹性,为当代创作者提供了启示——在算法与流量裹挟中,唯有以自律守护初心,才能让作品超越速朽的宿命。”
图为 国学讲堂现场照片
本次讲堂以中西艺术案例为镜,以国学智慧为灯,揭示了艺术自律的本质:它既是技艺精进的阶梯,亦是抵御浮躁的锚点,更是让创作从“瞬时流量”迈向“永恒价值”的精神渡船。传媒艺术学院将持续以国学讲堂为载体,引导青年学子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筑牢根基,于艺术长河中书写赤子之心。
“艺术的山峰从不偏爱偶然的灵感,只馈赠那些在自律之路上日夜兼程的行者。” 愿这场思想的碰撞,成为每一位追梦人前行路上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