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有我·铸艺行】机电工程学院援疆专家张小玮开展人工智能技术与发展趋势讲座

发布时间:2025-07-03 作者:系统管理员 浏览次数:10

为积极响应省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号召,推动学院师生紧跟科技前沿、拓宽学术视野,6月23日,机电工程学院迎来了一场知识盛宴,援疆专家张小玮应邀为我院师生带来题为“人工智能技术与发展趋势”的专题学术讲座。本次讲座在揽月楼报告厅举行,吸引了10名专业教师和100名学生踊跃参与,现场座无虚席,学术氛围浓厚。

图为 讲座现场


AI发展简史:探寻智慧起源

讲座伊始,张小玮专家以“机器能思考吗?”这一图灵于1950年提出的经典问题开篇,带领师生们穿越时空,回顾了从图灵测试到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人工智能元年”的辉煌历史。他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之间的层次关系,为在场师生构建了清晰的知识框架。


大模型技术:AI的智慧核心

讲座的核心聚焦于当前最热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张小玮专家系统地梳理了AI大模型从萌芽、沉淀到爆发期的发展历程,生动解读了其参数量庞大、涌现能力强、泛化能力优越等核心特点。重点介绍了以DeepSeek(深度求索)、通义千问、文心一言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的崛起,特别提到DeepSeek在部分性能上比肩甚至超越国际顶尖模型,极大地增强了在场师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科研自信心。详细解释了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AI Agent)”这一前沿概念,展望了AI从工具向自主助理演进的未来。


应用案例:AI点亮生活

在应用案例环节,张小玮专家结合详实生动的材料,全景式地展示了AI技术如何在金融、医疗、制造、教育、文娱传媒等各行各业掀起变革浪潮。当谈及AI在制造业的辅助设计、智能排产、质量控制等应用时,与机电工程学院的专业特色紧密结合,引发了师生们的强烈共鸣和热烈讨论。从辅助医生精准诊断的“数字放射科医生”,到重塑药物研发流程的“盘古大模型”,再到优化供应链的智能物流,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师生们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科幻概念,而是赋能产业升级、改善社会生活的关键驱动力。


技术趋势:预见 AI 未来

在展望未来趋势时,张小玮专家指出,量子计算、增强现实(AR/VR)、生物技术、清洁能源等将与AI深度融合,共同塑造下一个科技时代的风口。

图为 讲座现场

张小玮专家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风趣的语言风格,将复杂的技术原理讲解得通俗易懂,赢得了师生们的阵阵掌声。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就AI伦理、个人发展与AI的结合、专业学习如何应对AI挑战等问题踊跃提问,专家均给予了耐心细致地解答。

此次讲座的圆满举办,不仅是机电工程学院积极投身“强国行”专项行动的生动实践,更是学院紧密贴合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加速推进新工科建设的有力引擎。本次讲座犹如一场及时雨,为教师们在课程体系中巧妙融入人工智能元素、革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注入了全新灵感;又似一座明亮的灯塔,为学生们实现专业知识与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锚定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提供了清晰指引。这场讲座播撒下的创新火种,定会激励更多学子投身到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机电工程领域的探索征程与实践浪潮之中。